= 說話的藝術 = 話術
催眠語法(Hypnotic Language Patterns)
催眠語法是一種透過語言結構來影響對方思維與情緒的技巧,常見於溝通、銷售、教育或心理引導中。
其核心在於 — 不直接命令,而是引導聽者自願走向你希望的方向。
臆測(Assumed Empathy)
用一句看似了解對方的話建立信任與認同。
語法結構:
「我知道 + 範疇夠大的歸類詞語」
例句:
- 我知道你有夢想。
- 我知道你是個善良的人。
- 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,對嗎?
💡 技巧重點: 使用模糊但正向的歸類詞,讓對方自動對號入座並產生共鳴。
預設立場(Presupposition)
在句子中預設一個對方會接受的前提,讓對方難以反駁。
語法結構:
「在 + 事件/行為 + 之前/之後,你知道…嗎?」
例句:
- 在聽我的節目之前,你知道收穫會這麼大嗎?
- 你開始練習之後,有注意到自己變得更放鬆嗎?
💡 技巧重點: 對方若回答問題,就等於承認前提成立。
選擇性違反限制(Anthropomorphism / Metaphoric Shift)
透過擬人或轉換主語的方式,間接表達情緒或建議,減少對抗。
例句:
- 小孩亂丟玩具 → 「哎呀!玩具好痛、好可憐呀!」
- 不好意思拒絕花 → 「哎呀!我的貓不喜歡花…」
💡 技巧重點: 將焦點轉移到第三方或物件身上,讓話語更柔軟、更有說服力。
附加問句(Tag Question)
在陳述句尾加上徵求同意的問句,削弱命令語氣、強化共識感。
語法結構:
「陳述句 + ,不是嗎?」
「你可以 + 行為 + ,對吧?」
例句:
- 小華,你可以按時完成作業的,不是嗎?
- 老張,其實你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,不是嗎?
💡 技巧重點: 讓對方「自願同意」,而非「被要求」。